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 疾病资讯
“烧烤模式”将至,高温防护指南请拿好!
日期:2018年07月10日浏览:2290 次

        盛夏来临,全国各地即将开启“烧烤模式”,而wuli“大蓝鲸”就很特别了,在“烧烤”模式前,我们还要经历一段“蒸小笼包”模式。
        对于广大辛勤工作生产的人们,尤其是身处露天环境或其他恶劣生产环境中的一线工人们,高温环境将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提出严峻的挑战,那么,高温将导致怎么样的危害以及表现出怎样的临床症状呢?

        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
        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热痉挛
        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热衰竭
        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原来高温真能热死人啊!
        如何防暑防高温,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真是尤为重要。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夏季施工作业防暑小贴士还请查收。
        1、对于恶劣生产环境,我们有必要在生产工艺中加入适当的防高温措施,配备合适的防护设施、设备已达到改善工作条件的目的。
        常见的防护手段有:
        ①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②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厂及中小型企业,以采取此方法为最佳;
        ③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④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安装空调设备。
        当然这些设施呢主要是依靠企业来替大家来设置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不影响生产进度的前提下向我们的企业来建议的。
        2、对于作业者自身,我们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选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 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如高炉作业工种,须佩带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良好的防热服。
        3、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从预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
        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要选用盐汽水、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可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此外,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维生素A、B1、B2、C和钙。
        4、在日常饮食和营养补充方面我们还应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高温作业人员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每天出汗超过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跑掉。如果不及时补充排掉的水分和盐分,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懒、体力下降等现象,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一般来说,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须的食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
        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饮食与营养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蛋白或豆类蛋白。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
        转自: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