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营养养生 > 热点问题
健康方式减少四成肿瘤
日期:2011年07月18日浏览:15008 次

     相关机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约1/3与吸烟有关,1/3与膳食有关,1/3与感染、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有关,仅1%~3%是遗传导致的。可以说,90%以上的肿瘤是人为促发的。因此,只要积极改变不良环境和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预防40%肿瘤的发生。由于肿瘤早期表现隐匿,而出现明显症状就多为中晚期,因此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化治疗。只要做到这三早,约70%的患者能治愈。

  肺癌预防  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约占80%。一些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氡,也是导致肺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石棉、无机砷化合物、铬、镍、氯乙烯、煤烟、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等化学物质、厨房油烟、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缺乏,以及肺结核、矽肺、尘肺、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部瘢痕等慢性肺病,都会增加肺癌危险。应远离香烟,在有毒有害环境作业时做好防护,避免室内烟尘和装修污染,注意厨房排风,远离放射物,多吃果蔬。

  早发现  40岁起就应每年进行胸片检查,有上述危险因素和有肺癌家族史者,最好每年进行低剂量CT检查。当出现与季节、时间和用药无关的咳嗽、咯血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乳腺癌预防  高脂、高热量饮食,肥胖,不婚,晚婚,晚育,不生育,不哺乳等,都会增加乳腺癌危险,应尽量避免。

  早发现  有上述情况者以及有良性乳腺肿瘤史或乳腺癌家族史、患某些慢性乳腺疾病、初潮早于12岁者,应从30岁起每年正规接受触诊、B超等乳腺检查,必要时进行钼靶检查。无危险因素者也要从35岁起每年检查乳腺。发现乳房形态变化,出现乳房肿块、硬结、增厚或乳头溢液等异常,应及早就医。

  大肠癌预防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果蔬、粗粮等含粗纤维食物摄入过少,以及缺乏运动等是主要因素。因此,应少吃肉、蛋、甜食、油炸食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同时坚持运动,促进大肠蠕动。

  早发现  35岁起应每年进行肛门指检和大便化验,必要时应做肠镜检查,有上述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有大肠息肉、大肠癌家族病史者要高度重视。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反复便秘、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贫血、大便带血或黑色柏油样便、便后排不净感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

  胃癌和食管癌预防  戒烟限酒,不吃发霉谷物、变质食物,少吃剩饭剩菜、烧烤和煎炸食物、熏腌制食物以及过烫、辛辣、干硬粗糙食物,不暴饮暴食,避免高盐膳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和水果。

  早发现  出现吞咽哽噎、吞咽不适及反酸、打嗝、饱胀等胃部不适,应及早就医进行内镜检查;45岁以上有上述不良饮食习惯者及有胃病史或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最好每年进行内镜检查。

  肝癌预防  多数肝癌由慢性乙肝、丙肝导致,因此应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如接种乙肝疫苗,不共用注射器吸毒,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到卫生条件差的美容院文身、打耳钉,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慢性肝炎患者要遵医嘱坚持规范治疗。人们还应避免酗酒和长期过劳。

  早发现  40岁以上,有5年以上肝炎史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5年以上酗酒史并有乏力、食欲下降等慢性肝病表现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应每年进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进行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

  卵巢癌预防  其发生与高脂、高热饮食,不婚、晚婚、晚育或不生育,精神压力过大等有关,预防应从这些方面注意。

  早发现  40岁起每年应进行妇科常规检查、腹部B超、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等检查;年龄超过45岁的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应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症者和有卵巢癌家族史者更要注意。出现莫名原因恶心、腹胀、饮食减少、月经改变或尿频、便急、肛门憋堵、下腹坠胀、大便不畅等不适,应及早就诊。

  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病因明确,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预防应避免性行为过早、有多个性伴及经期和产期性生活不洁等性行为。

  20岁以上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每年都应定期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尤其有上述危险因素及有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长期宫颈病变者更应如此。出现性生活或妇科检查时出血、绝经后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应及早就诊。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