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一
一旦肾脏出现问题
身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
慢性肾脏病(CKD)
由于早期没有特别的症状或感觉
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很多人甚至会拖到最严重的结局
——慢性肾衰
一、什么是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即慢性肾衰竭(CRF),这是慢性肾脏病最严重的结局。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发病可以悄无声息,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CKD成人发病率为8.2%,根据全国总人口估算,2018-2019年间全国有约8200万成年CKD患者,其中CKD4-5期占比为1.8%。尽管我国10年间CKD总体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CKD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仍较低,仅为10%。
而就发病年龄而言,在18~29、30~39、50~59、60~69、≥70岁的年龄段,CKD发病率分别为3.4%、4.9%、6.7%、9.1%、13.3%、29.0%,与年轻人群相比,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CKD患者的平均年龄下降,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发病,CKD发病有“年轻化”的倾向。有研究显示,CKD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轻患者最终死亡率较高,即在年轻成人患者中进行早期预防及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二、慢性肾衰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肾衰的病因主要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病等遗传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
大多情况下疾病进展缓慢,但如果有感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以及使用了肾毒性的药物,病情会加快进展甚至明显加重。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是首要病因,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尤其在老年人群中,以糖肾及高血压肾损为原发病的慢性肾衰比例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
其中,血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大出血、休克、脱水等)、肾毒性药物的不当服用、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肾脏受损的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尿路梗阻等都可能诱发慢性肾衰急性加重。
既往大量研究证实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贫血、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营养不良、高龄等均是导致慢性肾衰渐进性发展的诱发因素。
三、慢性肾衰有哪些临床表现?
肾衰竭是逐渐进展的过程,临床表现主要有倦怠乏力、腰酸膝软、肢体困重或浮肿、纳呆腹胀、甚至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沉细等。归其原因本病以肺脾肾气阴不足为本,湿热、瘀血兼夹为患,并且贯穿在整个病程中。
CKD3期主要证型为肾虚湿热证,以疲劳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为主要表现,伴有腹胀食少、便溏等;常见舌淡有齿痕、苔腻、脉沉细。
CKD4期主要证型为肾虚湿瘀证,以身体困重、肢体麻木、腰痛为主要表现,伴有水肿、面色无华、口干口苦、肌肤甲错等;常见舌淡胖有齿痕,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弦。
CKD5期主要证型为肾虚瘀毒证,以面色晦暗、恶心呕吐、口中氨味、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为主要表现,伴有疲惫、不能平卧、皮肤瘙痒等;常见舌苔浊腻。
四、慢性肾衰怎么治疗?
慢性肾脏病作为公认的疑难病之一,在其发病之时起即可能伴随终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即使临床指标全部正常,肾脏病理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病变。
因此,护肾是慢性肾脏病的根本,减少造成肾损伤的各种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蛋白等,同时尽可能减少肾脏的负担和肾功能的耗损,比如肥胖、熬夜、饮食辛辣生冷和不节制等,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
五、慢性肾衰的“防病备忘录”
1、定期体检,保持警惕。慢性肾衰竭发病缓慢且隐匿,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到尿毒症阶段也未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定期体检肾功能或尿常规。同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去肾脏科就诊,保护肾功能,防止继发性肾损害。
2、积极治疗原发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所有发病因素的50%~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继发性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3、避免随意用药造成肾损伤。最常见的对肾脏造成创伤及导致机能丧失的药物为各类止痛药、某些抗生素等,易对肾脏产生损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忌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
4、补充水分。保持正常尿量有助于排泄代谢废物,保持肾脏健康。饮水少、尿排泄少易引发肾结石,可能引发泌尿系感染和肾后性梗阻,导致肾衰竭。
5、合理饮食。慢性肾病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多进食新鲜蔬菜,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和发物。
6、劳逸结合。过度运动或劳累会增加人体代谢产物,从而加重肾脏负担。所以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